时至 2024 年底,我已经完全厌倦了每天 AI 又颠覆了哪个行业的耸人听闻的消息,我想说说,从我的视角,AI 给我、和我看到真实的人,所带来的真正改变。
首先是一个拥有无尽知识的老师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一个百科全书式、全知全能的角色,每一个人都可以与之对谈,这个角色在过去被称作上帝。假如我们把知识分解成下面这个公式:知识 = 好奇心 * 学习成本,那么 ChatGPT 把学习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。我记得 2013 年我还在上大学,在宿舍里我经常用百度知道回答问题,最后赚了几百个积分,这些积分转头又被我用于百度文库下载 xx 申请书模板,现在这些都不需要了。
这带来的后果就是,人类之间不再互相提问了,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件好事, StackOverflow 在 ChatGPT 发布半年后流量下降了 50%。知乎/Quora 类的产品也许能靠避开知识问答、转向情感共鸣勉强苟活。我之所以觉得,提问的缺失这件事很重要,不仅仅是因为费曼学习法(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让自己增进理解),还因为,我们可能永远不再像过去那样尊重能给我带来知识的人了。初中历史课上,我会觉得满腹经纶、从拜占庭帝国灭亡讲到英国人在约旦河旁分治的老师,好有人格魅力。事实上,对知识的崇拜从维基百科诞生开始就逐渐开始松动,然后在 ChatGPT 时代崩塌。未来我们会更加崇拜有观点而不是有知识的人。
然后是写代码,这是我的本职工作。在过去一年,我看到很多声称找到了 PMF 的 AI 产品,但于我而言,除大模型以外,只有 Cursor。虽然现在的 AI 仍然无法解决Transformer 结构性能优化这样需要深刻洞察的问题,但 95%的程序员也不能。一年半以前我在大语言模型对个人的杠杆写过这样一段话:
每当我有新 idea,就会让 GPT-4 写个最初级的版本,我反馈,它道歉,一点点优化到我心中的 1.0 版本。我会每天多次用完 GPT-4 的配额(25 条/3 小时),有了 GPT-4 的加持,我无所不能。我有种朦胧的感觉:不能给自己设限,也许很快,我会用上由设计师、律师或者电工开发的产品。
这个预言终于在今年 Cursor + Claude 3.5/GPT-4o 大规模应验,我看到了很多设计师、产品经理甚至艺术家上线了人生中第一个应用。这带给我另一个思考,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一句话就创建一个应用,那么 App/插件/网页的意义在哪里?假如有一种浏览器,对一些通用、简单的需求,可以自动生成临时的工具,google 上很多工具站会死吗?
我甚至丝毫不怀疑(甚至我想过这么做),有数以千计的开发者,借助 Cursor + Claude 3.5 Sonnet 正在每天上架一个新 App,一年上架 300 个 App,但这事意义在哪里呢?总有种末日狂欢的感觉。
然后是人类情感的存放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,每个普通人享受到了精确到字符级别“只为满足我”而产生的内容。哪怕是在推荐算法的年代,我们也是巨大的矩阵中一个小小的数字而已,没有人真心对我嘘寒问暖过,推荐算法提供了最高效的分发、变现和时间掠夺,但从没问过我现在是开心还是难过。
这是我认为现在 AI 陪伴产品爆火的主要原因,因为过去根本没人在乎我。我的难过、我的秘密、我心底最深处的渴望,都找不到倾听者。这时,有一个随时回应、只关心我今天过得是否开心的虚拟角色,它和我没有任何现实利益冲突、我不必伪装、害怕说错话或者暴露隐私,谁不爱呢?
和上文"拥有无尽知识的老师"类似,拥有能消解所有情感需求的 AI 伴侣后,我们也好像不需要真实的伴侣了——相比之下,他们让我感到金钱压力、猜忌、还常常无法提供情绪价值。于是这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分歧:到底我们应该让 AI 弥补人类之间的裂痕,还是创造一个人和 AI 谈恋爱的世界?
这两种价值观,塑造了两类产品:一类产品是 AI 情感导师(AI relationship coach),给情侣之间的矛盾当中间人,或 AI dating,让 AI 帮助陌生人更丝滑地连接;另一类可以统称为 Her,用尽一切办法让 AI 有更 3D 的外观、更逼真的声音、更实时的互动、更像真人的说话语气。
我希望前者能成功,后者实在令人绝望。可问题是,相比填平人心之间的沟壑,创造一个完美无瑕的虚拟角色容易太多了,人类很容易滑向摆烂的一边。
我突然好奇到时候会是怎样的世界。